前,江蘇省無錫惠山藍海污泥處理廠開工建設,按照工程計劃進度今年年底將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初期設計規模為250噸/日的現代化污泥處理廠將對惠山區現有5座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進行綜合處理,變污泥為輕質節能磚原料。 無錫惠山藍海污泥處理廠采取多元化投資、市場化管理運營模式,工程概算投資1000萬元,廠區擬占地8000~9000平方米,位置緊鄰產生污泥量占全區總量一半以上的前洲、石塘灣兩家污水處理廠,將壓濾后的污泥進行干燥、消毒、分選、粉碎等特殊處理工序加工成磚原料顆粒,該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經考證用此產品燒制成的輕質節能磚抗壓強度達到國家特等磚標準(GB5101-98),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 近年來,無錫市惠山區相繼建造了5座共計處理能力達6.3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廠,接管了80多家印染企業和區境內部分生活污水。但自2000年運行以來,以處理印染廢水為主的各污水處理廠受到污泥最終處置的困擾。沒有衛生填埋場所、不進行妥善處理和處置有毒有害的印染污泥就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等諸多問題直接影響到各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污泥處理成為惠山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惠山區決定成立“無錫惠山藍海污泥綜合處理有限公司,根據印染污泥高熱值和輕質地的特點,依托浙江大學的發明專利技術,著手籌建污泥綜合處理廠,把污泥作為一種可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在促進污水處理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同時對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既節省了土地資源,避免了傳統污泥填埋方法造成的二次污染,又減低了污泥處理成本,還可以帶來可觀的產品銷售收入,將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惠山藍海污泥處理廠的建成投運將徹底解決該區各污水處理廠因污泥無法合理處置帶來的二次污染的問題,同時延展了污水處理業的產業鏈,對于該區污水處理業的良性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會帶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乘數效應”。
(摘自:中國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