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國務院《關于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情況及下一步安排的報告》時,許多委員對工程建設中可能出現的污染問題紛紛給予極大的關注。
南振中委員說,這些年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太湖等流域污染現象嚴重,盡管各地陸續建設了一批污水處理廠,但問題并未徹底解決;更為嚴重的是,在西部大開發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東部沿海地區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加工企業正在向中西部轉移,較不發達地區有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發展思路,否則南水北調就會演變成“污水大串聯”。 莊公惠委員用天津的例子強調了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他說,盡管天津缺水嚴重,但去年黃河水調到天津時污染嚴重,有時為劣五類,國務院去年給天津的調水指標沒有用完就不能再接受黃河水了,所以如果沿途的污染問題解決不好,調水就不會達到原有目的。
王永炎委員說,目前長江的水質污染問題非常嚴重,但并未找到有效的應對措施,南水北調工程需要一個系統、完整的工程方案,先搞好設計,然后要經過許多學科的專家反復論證,特別是對于如何治理污染,要從健康和安全的角度認真考慮,相應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 南水北調辦公室分別與江蘇、山東兩省簽訂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工作目標責任書》。結合淮河和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有關部門及省市加大了東線沿線污染治理及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目前,列入規劃一期治污工程約78項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已有21項建成投入運行,13項正在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8億元,約占規劃總投資的44%。山東年產2萬噸以下的紙漿生產線已全部關閉,2004年開始關停年產5萬噸以下的紙漿生產線。近期東線沿線還將陸續開工建設一批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截污導流項目。(摘自《中國建設信息-水工業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