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是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但由于地理、氣候和人為因素影響,廣西的水資源形勢嚴峻,旱澇災害頻繁發生,這迫切要求人們建立一個人水和諧的社會。
目前,廣西遭遇歷史少見的夏、秋、冬、春連旱,從去年10月至今,全區降水較往年減少75%,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荒”。目前,廣西水庫蓄水量僅34億立方米,較往年少21億立方米,804個水庫干涸或處于死水位。桂林漓江通航能力下降,西江出現有水文記載以來的最低水位,全區286畝農作物受旱,92萬人和45萬頭牲畜飲水困難,水電站發電量銳減,被迫限電限水限產。
糖廠、紙廠、淀粉廠等工業企業排放的高濃度有機廢水造成的污染尤為明顯,大量排放的酒精廢液已經成為當今廣西水污染的老大難問題;農業污染比重上升,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的面積污染滲入地下和流入水體。據統計,全區35條主要河流中,有14條河流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3.8%的河流河段水質超過地表水三類標準,其中超V類(完全喪失一切使用功能)水質標準的河流河段占11.7%。
全區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達300多立方米,這是全國水平的兩倍,世界水平的10倍。城鎮生活用水漏失率高達40%,居民用水多為一水一用,“長流水”和“跑、冒、滴、漏”的現象嚴重。如南寧市街頭經常出現自來水管爆裂,自來水浪費的現象。隨著人口的遞增,廣西人均水資源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據預測,以現有的供水能力分析,到2010年,廣西年缺水量將達到30~40億立方米。
廣西將采用價格杠桿促進社會節約水資源;建立節水型社會,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也需要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這樣才能做到人水和諧共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摘自:中國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