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260億元的治污項目對環保產業的拉動將主要集中在水環保企業。沿線城市水價的逐步提升以及周邊工業企業排污收費標準的增高,都為水環保企業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據江蘇省有關部門介紹,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初衷是改善供水狀況,使京航運河目前的五類水標準經過治理后達到三類水標準。因此,南水北調的減污治污任務繁重:沿線將建設10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廠,確保主干渠道輸水水質達到三類標準。這就給環保產業,特別是給水環保業的產業化進程帶來了發展機會。 根據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江蘇省南水北調東線應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工程26項,總規模131.5萬立方米/日,總投資39億元。截至2003年底,26個污水處理項目中有4個項目已經投運,規模8.25萬立方米/日,投資2.05億元;13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建設規模57.5萬立方米/日,投資16.25億元,這其中有8個項目將在2004年內建成投運,建設規模32.5萬立方米/日,投資9.55億元;8個項目正在抓緊完成前期工作,預計今年內可開工建設,建設規模18萬立方米/日,投資6.08億元;還有1個項目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規模5萬立方米/日,投資1.1億元,預計明年可開工建設。
據介紹,江蘇省繼大幅上調太湖流域各市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后,2002年初又全面上調了蘇中、蘇北地區的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要求必須在2005年前達到1.1~1.2元/立方米。2003年底,江蘇省有關部門聯合對城市污水處理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專項檢查。從檢查情況看,大多數城鎮收費政策在逐步到位,這一政策的出臺對于南水北調東線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此外,根據國家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意見的通知,江蘇省要求新建項目全面推行建設項目代建制,由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負責籌建,老項目通過改制,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行業服務水平。目前,江蘇省南水北調城市污水處理項目中,有約一半的項目已經或即將采用BOT、BT等產業化模式進行工程建設,項目進展情況良好。 江蘇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起點。東線工程是在江蘇江水北調工程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和向北延伸,總投資650億元,分三期實施,其中調水工程390億元,治污工程260億元,主要供水范圍分為黃河以南、山東半島和黃河以北三片,主要供水目標是補充天津、河北、山東(含山東半島)、江蘇、安徽等輸水沿線城市生活、環境和工業用水,并適當兼顧農業和其他用水。從江都抽水站和即將興建的寶應站抽引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為輸水干線和分干線,逐級提水北送,并連通作為調蓄水庫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在山東省位山附近通過隧道穿過黃河后自流到天津。輸水主干線全長1156公里,輸水渠道的90%可利用現有的河道和湖泊。黃河以南需建13個梯級,新擴建51座泵站,江蘇境內輸水干線404公里,共分9個梯級,需新(擴)建33座泵站。 (摘自:中國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