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保障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工作的順利實施,山東德州市按照與省政府簽訂的責任書內容,搶時間,抓進度,落實治污項目,決心提前完成責任書確定的目標。
德州市乃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通道,東線工程輸水線路在德州境內近百公里,涉及七一河至六五河、南運河德州段兩個治污單元和建設武城大屯調蓄水庫工程。做好該市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對于順利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投入8億元,對96家企業實施限期治理和水污染設施再提高工程,工業污染源實現了達標排放。60多家造紙、釀酒等高污染企業被責令關閉轉產。建設了5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2萬噸。全市主要污染物指標COD年排放量由1997年的21.6萬噸減少到目前的5.21萬噸,削減率達到75.9%。投資7000余萬元建設了52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網,使南水北調輸水干線南運河德州段的污水全部截污進入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后排入岔河。
根據南水北調治污規劃和該市與省政府簽訂的責任書確定的內容,目前該市正抓緊制定責任書各項任務的實施方案,倒排工期,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夏津、武城污水處理廠力爭在“十五”期間建成并投入運行,夏津、武城、德州3個截污導流以及六五河綜合治理工程正在完成設計方案,盡快開工建設。積極開展中水回用研究,抓好中水回用示范工程,德州污水處理廠6萬噸中水回用工程和改排3萬噸回用工程力爭2004年建成。同時建設一批具有循環經濟理念的生態社區、生態城市。繼續加大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力度,實現重點工業水污染源監控在線傳輸網絡化。積極開展環境容量研究,實現由污染物目標總量控制向容量總量控制的轉變。進一步健全環境監督管理責任制和執法稽查機制,嚴肅查處調水沿線排污企業環境違法行為。
(摘自:中國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