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西郊河畔舉行的府南河生物治污現場會上傳出消息,采用“CMF”(連續微濾)生物污水治理技術,利用微生物菌“吞噬”河水中污染物質的府南河生物治污試驗取得成功。
經省環境監測中心跟蹤監測,受污河水處理后水質主要指標達到了地表水IV類標準,其余各項指標也基本達到要求。成都市府南河管委會將把該技術廣泛應用到府南河的水質治理中去。
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西郊河上的試驗河段(如圖)被橡膠壩分隔成段,最上游一段河道中的河水又黑又臭,往下走,試驗河道中的河水逐步由混濁變得清澈、透明。據介紹,府南河生物治污試驗工程共用了18天時間,采用一種叫“C-M”的微生物復合劑,凈化了5公里長的河段,日平均處理污水量達到6萬立方米。試驗中共建造了3座橡膠壩,將整治河段分成了預處理段、厭氧段、兼氧段、主生化段及強化景觀段。試驗共投入610.1萬元,每立方 米工程投資僅為102元,而且在20年內可不再需要大的投入。
“掃黑”細菌挺便宜。“CMF”生物污水治理技術技術特別適用于過濾自來水、地下水、地表水和城市污水,去除細菌、微生物和懸浮物等,凈化后的水清澈透明,濁度近于零。每立方米污水的處理成本僅需0.3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