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四周,清波蕩漾一塵不染;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里,碧水滋養草木繁茂。這里的水處理都應用了碧水源公司的MBR技術。抽入膜池中的污水,經微濾膜和微生物的作用,迅速變作滴滴清泉,流入凈澈見底的魚池。幾年來,這種技術通過政府采購,先在北京,后在許多其他省市大規模投入應用。
碧水源用來處理污水的先進膜材料,是它迅速拓展的最大資本。污水通過纖維膜,附著于膜上的微生物可以將污水中的污染物降解。由于碧水源使用了獨特的材料,因此它的模具性能超出了傳統的生物膜。
在最初的市場推廣過程中,MBR技術卻遇到不少困難。一方面是成本問題。傳統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成本為每噸1200~1800元,而采用MBR技術每噸需要花費1500~2200元。另一方面是觀念問題。當時,社會對于水資源再生利用不夠重視,不愿接受新的技術和理念。
在MBR技術的推廣過程中,政府采購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碧水源公司的膜生物反應器組器系統MBRU、高品質PVDF中空纖維膜被認定為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污水資源化膜生物反應器被認定為國家自主創新產品。
同時,碧水源公司與北京城市排水集團簽約建設“北小河再生水廠二期工程”,采用碧水源公司的膜生物反應器技術建設規模4萬立方米/日的再生水廠,補充城市環境用水;與北京城市排水集團又與碧水源公司簽約,建設“清河再生水廠二期及再生水利用工程”;與北京市延慶縣水務局簽約,建設“2009年延慶縣京津風沙源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平方公里。
隨著一系列技術應用工程的簽約,北京市政府采購的示范效應很快顯現。北京市政府首次在清河工程中使用碧水源公司的MBR技術后,碧水源公司拿下了丹江口南水北調污水處理工程、無錫城北再生水廠兩個項目,總金額達1.4億元。
在2010年政府采購中關村自主創新產品第二次簽約大會上,碧水源公司又簽下了平谷再生水廠二期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和密云新城地表水廠工程。兩個設備供貨意向性協議,預計合同金額超過7000萬元。
先后三次中標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示范項目,加快推動了碧水源公司膜產業基地的建設,該基地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污水資源化膜產業基地。碧水源公司的崛起,是中關村大批創新企業中的典型案例。

2010年5月29日北京科技博覽會上觀眾正在觀看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
碧水源公司展示的污水資源化膜生物反應器和處理后的水養金魚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