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使用過的水,經過一種特制的“膜”,就能成為清亮的可以再次利用的水——這種經過“膜法”處理的水,即居民家中的“中水”,可以用來沖廁所,還可以提供城市景點用水。即將召開達沃斯論壇的會址——梅江會展中心及周圍,就將用上這種“膜法”水。
據悉,坐落在天津市梅江區域的紀莊子再生水廠改擴建項目,成為我國第一個國產化浸沒式膜過濾工藝用于市政污水深度處理回用的工程。從今年4月份開始,“膜法”水首先在梅江地區開始使用。
現場揭秘:“膜法”凈水全過程
“過去紀莊子再生水廠有兩套處理流程,其中工業區規模為3萬噸/天,采用混凝沉淀+石英砂過濾+消毒的工藝,居民區處理規模為2萬噸/天,采用微濾+臭氧氧化+消毒的處理工藝。”在紀莊子再生水廠改擴建項目的現場,天津工業大學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該項目的經理蔡誠介紹,改擴建工程主要是對工業水處理工藝進行改造升級,規模擴大到5萬噸/天。“現在,只需要將原有的6個砂濾池中的4個改造為膜池,就能實現擴大規模到5萬噸/天的生產量。”蔡誠說,采用膜處理后,不僅水質提高了,而且生產的水量也增加了。
“首先要將污水收集到污水處理廠進行預處理,處理過后達到二級排放標準的水,再進入再生水處理廠。經過混合反應沉淀后的水進入膜池,凈化和臭氧消毒后,再進入清水池,完成一個凈化流程。”蔡誠介紹,如果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在進入清水池之前加上“反滲透”的過程,這樣處理后的水更加純凈,可以用于對水的純度要求更高的領域,如發電廠用的循環冷卻水。
那么,什么是“膜”?現場的專家形象地介紹,“膜”是用PVDF材料做的,這種材料的化學名稱是聚偏二氟乙烯,雖然大家聽起來陌生,但其實就是一種塑料材料,它的“兄弟”聚偏四氟乙烯就是生產不粘鍋的材料。在一張膜上,每一個膜絲就好比一根有無數肉眼看不見的小孔的吸管,這個吸管只有頭發絲那么細。污水從膜絲的外壁進去,一些藻類和細菌等物質就被擋在膜絲外,通過膜絲內壁出來的水就是清水了。膜裝置還會對膜絲進行定期的自動清洗,洗去黏附在膜絲外壁的臟東西。
背景 每年“再生”1.2億噸工業廢水
依托天津工業大學建立的天津市“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重點實驗室被科技部批準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實驗室的特色是中空纖維膜材料和膜過程研究,開展膜材料、膜過程的基礎理論研究,在污水資源化、海水淡化、地表水凈化、生化發酵與制藥、化工分離等方面進行膜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特別是在針對生物醫藥、能源環境、高濃廢水處理等過程專用膜技術的基礎研究。2004年,膜天膜公司依托該實驗室成立,將“膜”技術產業化。
截至2009年底,膜天膜公司的產品和設備在“膜法”水處理中應用的總量達200萬噸/天,僅工業廢水回收一項,每年就能節水約1.2億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