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東麗公司栗原優博士
中國水工業網(www.4887com.com)記者(以下簡稱記者):您好:我是來自中國水工業網(www.4887com.com)的楊曉峰,很高興能就海水淡化這個話題和您做溝通,我們知道您現在是日本脫鹽協會的會長,所以我們想請您就世界海水淡化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和我們做一下分享?
栗原優博士:全世界的海水淡化主要分為二類:一種是發電和供水同時進行,我們稱之為IWPP;另一種是只需要制造淡化水,我們稱之為IWP。
IWPP這種方法集中應用在中東國家,比如沙特阿拉伯。那邊主要是用石油進行發電,同時把蒸發的水分離出來。他們現在采用的方法是在蒸發基礎上加上膜的汽發,以便確保系統能高效地獲取電和水。IWPP的客戶集中在中東地區,但它的供應商卻主要來自日本和韓國,比如日本的三井物產、三菱等這些商社,他們都有雄厚的資金把總工程承包起來。隨著市場的發展,韓國的斗山以及瑞士、意大利的公司也紛紛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用到膜法的設備,主要由日本和美國的公司提供。海水淡化的方式正在由MSF蒸發方法慢慢轉到MED法。
IWP市場十年前主要是采用蒸餾法,現在新項目大都是采用膜法,這是一種市場趨勢。世界上海水淡化膜的主要供應商以前約有20多家,隨著市場的發展,有很強研發能力的廠商得以保留生存,目前只剩下4家主要的供應商。比如美國陶氏化學、日本東麗、日本東洋紡、日東電工/美國海德能。其中日本東洋紡由于反滲透膜采用醋酸纖維材料制造的獨特性,其產品主要應用在沙特阿拉伯國家。沙特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主要由陶氏、東麗和海德能三家提供反滲透膜。海水淡化領域的熱點市場主要有:一是中東國家,這個地方本來沒有水,只能靠海水淡化來獲取生活飲用水;二是西班牙雖然工業較發達,但他也是一個很缺水的國家,其海水淡化主要是采用膜法工藝;三是北非,比如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最近50萬噸的大項目就出現在那里;還有美國和澳大利亞,將來美國對海水淡化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當前海水淡化的趨勢一是規模會越做越大,比如蒸餾法已經由50萬噸做到了100萬噸,而膜法剛剛做到50萬噸。蒸餾法現在主要有3個供應商,膜法有4個供應商。二是大項目對供應商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比如及時交貨、研發能力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的能力等。研發必須時時有新品推出,所以要求企業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同時也需要多方面去籌備資金,比如最近我拿到日本政府提供的三十幾個億日元的課題資金。
記者:從您剛才關于海水淡化的熱點和難點介紹中我們知道,貴司能依靠不斷創新的產品位列全世界四大反滲透膜提供商之一,請您介紹一下東麗公司在這方面的研發情況?
栗原優博士:我們知道東麗公司從40年前就開始研發水處理膜。開始的時候只是研究反滲透膜的機理,隨著市場發展,才轉入到海水淡化領域。關于反滲透膜這項技術,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率先提出,日本在70年代介入到此領域,反滲透膜技術轉換到產品應用是在80年代,由于膜成本較高,只能是應用于超純水制造的電子領域,真正大規模使用則是從90年代開始。
東麗公司不僅開發膜材料,而且在膜系統方面也有專利成果,比如東麗公司把海水淡化膜的系統回收率做到了60%,一般是40%。東麗公司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研發成果,主要和東麗公司的性質有關,因為東麗公司本身就是從事化工材料開發的,并且東麗有一個專注于研發的公司——東麗研發中心。東麗對研發人員灌輸的理念是“深入研究不斷探求新意”。比如膜領域的“孔徑問題”,這是一個學術問題,只有大學里的研究人員才會感興趣,但東麗公司卻吃了螃蟹把這個“孔徑問題”研究出來,發現孔徑問題與脫鹽率特別是脫硼率有關。研發是一個學術問題,但如何把研發成果盡快轉換為產品,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也就是生產技術的轉換很重要。未來我們對產品的開發會更多考慮節能、環境友好以及水價問題。
東麗研發產品的理念是“持之以恒”,這是東麗公司40年發展的見證,也是我們研發的信念。
記者:我們知道美國海德能在國內推出了PROC10/20,陶氏推出了苦咸水反滲透膜元件BW30XFR-400/34i和BW30HR-440i,我們想了解東麗公司目前有哪些新產品?
栗原優博士:現在RO市場是競爭非常激烈的,沒有新的產品推出就會被市場淘汰,美國海德能PROC10/20都是針對中國水質市場情況研發的,但我們東麗公司不僅僅停留在中國市場,我們著眼于全球市場。比如說海水淡化膜,僅在2005-2009年期間,我們單支膜產水量已經提高了1.5倍,對海水里面很難去除的硼元素,我們的去除率提高了2倍。所以,有了這個最新的成果我們才拿到了阿爾及利亞的50萬噸項目,這個項目要求非常苛刻,不僅要求脫硼率高還要求產水量要高。東麗進入中國較晚,對中國水質情況了解還不是很深,所以這次我們在北京設立工廠,主要也是為了推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產品并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其實東麗公司在中國市場有個很新的技術叫“超低壓膜技術”,超低壓可以節省成本,這個產品已經在中國已經應用到家用凈水器上,它完全可以利用自來水管網的壓力來驅動反滲透膜,即不需要泵和電就可以產水,這是個很革命性的研發成果。
大家現在都在說全膜法,海水淡化和污水回用全膜法的優勢已經逐漸顯示出來。全膜法主要涉及到超濾膜和RO膜廠家的問題,30年前這兩種膜的廠家是分開的,這樣系統出現故障的時候就不能確定是超濾還是反滲透的問題。東麗在10年之前打破了超濾和反滲透的界限,開始既提供超濾膜又提供RO膜,為客戶提供了一個不逃避責任的全膜法解決方案。我們最近在阿聯酋拿到了全膜法的大項目——超濾25萬噸+RO10萬噸。全世界膜法市場熱點在中東,由于我們在中東不斷有大項目,所以我們的產品現在是供不應求。在中國建廠也正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
記者:今天上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節水處處長楊尚寶在大會上說,中國海水淡化已經發展了四十年,發展比較早但也比較慢,但是在“十一五”期間發展迅速,特別是在2005年出臺《海水利用專項規劃》后,海水淡化更是得到迅猛發展。您是怎樣看待中國海水淡化市場?
栗原優博士:全世界海水淡化市場中國是最困難的,主要是由于中國水價太低,中國自來水的價格才2元左右,而海水淡化成本在0.5-1美元之間,便宜的水價致使海水淡化在中國沒有市場。所以中國海水淡化市場開發的主要問題不在技術,而在于宏觀政策, 如果政府在不提高水價的基礎上,想促進行業發展就需要提供補助,這樣才會使企業有興趣去做這個事情。從全世界趨勢來看,這個行業以前都是政府主導,慢慢地在走向民營化。中國自來水市場的管網漏損很嚴重,官方沒有公布正式數據,比如菲律賓有50%的漏損率,即生產了10萬噸的水,但只有5萬噸進行了計費收取,所以這是一個市政管網的問題。解決好這些政策才能促使市場健康發展。
記者:我們知道藍星公司和東麗公司在2009年成立了合資公司藍星東麗,請問合資雙方當時是出于什么考慮進行合資的?
栗原優博士:藍星公司和東麗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的考慮包括:通過本地化生產、快速反應來應對市場;中國國內RO市場存在巨大潛力;產品供不應求等等。還有一個歷史原因是,進口產品買進來需要提供服務。然后客戶提出要求,要求本地化生產。同時,基礎建設項目靠進口是不現實的,這涉及到知識產權和國家安全的問題。我們通過吸收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來提高國產水平,這是中國政府的要求;對企業來說,這么大的一個市場,企業也希望來為社會服務,這兩個理念是一致的,這是東麗和藍星合作的很重要的因素。東麗公司不是僅僅考慮商務利潤才在中國設廠,膜技術是一個核心技術,任何國家都控制其出口,這次能走到這一步是政府主導的,是中日政府在環保領域的一個高端合作,這是一個政治因素。
記者:通過您剛才的介紹,我知道東麗公司有這么好的RO技術,在國際上約占30%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國內成立合資公司,使產品和人才都本地化。那么,東麗公司除了這些競爭優勢以外還有哪些與我們分享?
栗原優博士:我們東麗公司在國內市場上不單在此銷售產品。2004年我們投入2億元人民幣在上海成立水處理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我們是考慮根據中國的水質、國情把我們先進的膜技術應用到難處理的水質上。由于地理位置較近,水的環境相近,我們正在陸續把日本研究成果慢慢轉入到中國,以便更好地適應本地市場的發展。東麗公司有一個很好的新產品理念,不像美國的廠家,開發一個好的產品,為了降低成本而到中國公司來生產。東麗公司會不斷研發新的產品來適應市場情況。
記者:從東麗公司對外宣傳的手冊中我們看到東麗RO技術在中東、地中海、加勒比海和東南亞等主要地區都獲得10萬噸以上超大規模項目訂單,是否方便透露一下貴司RO技術在世界大型海水淡化、污水回用的應用情況?
栗原優博士:目前使用東麗RO膜的項目總規模是1600萬噸水,包括海水淡化380萬噸,污水回用120萬噸,苦咸水淡化850萬噸。即可以提供6500萬人口的生活用水,占到全世界的人口的1%。在這1600萬噸中海水淡化和污水回用我們處理的量在全世界是一流的。比如新加坡整個膜市場的60%是由東麗公司提供的。中國現在主要是以工業用水、鍋爐補給水為主,而鍋爐補給水是RO膜最簡單的應用,如果今后幾年海水淡化和污水回用有大項目,東麗會有一個很快的發展,因為我們的特色是針對比較復雜的領域。東麗公司分別在海水淡化和污水回用市場有50萬噸/天和32萬噸/天的超大膜法項目案例,但這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估計10年以后會出現100萬噸/天的膜法項目,這個100萬噸的項目以現在的產品是不一定能正常運轉,這就需要膜及其配套設備的提高,這些工作必須先行,才能為未來出來的100萬噸項目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我們還聽說北京正在做100萬噸海水淡化項目的可研方案,水務局也提出要把所有的污水進行回用,這是一個很具體的市場,也需要可行的技術支持。我們很看好這個將來時,但必須有大量的基礎工作做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