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興邦
羅 伊
2008年5月12日,讓人談之色變的地震惡魔伸出罪惡的魔掌,重重地襲擊了四川汶川地區。頃刻間,山崩地裂,交通癱瘓,房屋倒塌,數以萬計的人失去了生命,幾十萬人受傷,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此次地震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之巨,地震波及的范圍之廣,都為歷年來之最,世人為之震驚!
我們無法回避汶川地震,數萬同胞的遇難,我們深感難過;數十萬人的傷殘,我們牽掛不已;數百萬災民流離失所,我們倍感揪心。在淚痕悲色中,在痛定思痛之余,很多人不無憂慮:這次震災會對中國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曾經意氣風發的炎黃子孫是否會因此而意志消沉乃至喪失前行的勇氣和信心?騰飛的中國是否會因此而一蹶不振走上衰弱之路?……
憂慮源于對祖國的深愛,疑問可以從時間史官的記錄中尋找答案。掃描災情發生后的日日夜夜,重溫一幕幕感人肺腑而又令人從悲情中奮起的片段,或許可以舒緩焦慮的心靈。
第一時間獲悉震災的消息后,我國政府立馬發出了“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的抗震救災動員令,啟動國家緊急處理預案,在兩天的時間內調集10萬大軍,千里躍進奔赴抗震前線。心系災區,情牽災民。不顧余震隨時發生的危險,黨和國家人領導紛紛前往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安撫災民。“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政府對救災的要求和承諾,擲地有聲。5月19日至21日,設立國家悼念日。大災之中,政府與人民同困苦,共患難,齊心協力抗震救災。
汶川地震的消息傳開,全民悲憤,自發行動起來,采取各種形式向災區獻愛心。網絡上,悼念之聲此起彼伏,天安門廣場上,數以萬計群眾含淚吶喊:抗震救災,中國加油!為災區獻愛心的募捐活動遍及華夏大地,人們紛紛伸出熱情的雙手,有錢捐錢,有物捐物,奉獻愛心。沒有分你我,沒有講多寡,盡己所能盡心盡力幫助災民。在浩浩蕩蕩的獻愛心大軍中,南京一名乞丐尤為讓人感動,他將自己千辛萬苦乞討來的105元錢全部捐給了災區人民,他說“災區人民比我困難。”
雖然蒙受了財產的損失,遭受身體的摧殘、忍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但災區人民沒有失掉信心,在生的掙扎中表現出來的是感恩、自信和樂觀,透露出來的是尊嚴和敬意。這些在一幕幕兒童獲救的畫面表現得尤為典型、突出。“可樂男孩”的堅韌、樂觀,“敬禮娃娃”的感恩、尊嚴,“不怕”唱歌小姑娘的鎮定、體貼,他們展現了全新的現代人格,讓人性的光輝耀眼奪目!
在這次抗震救災的戰役中,企業的表現尤為不俗。獲悉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后,上海凱泉泵業集團在地震當天就向災區捐款10萬元,凱泉員工自發向災區捐款20余萬元,以獻愛心。在抗震救災戰役中,象凱泉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沒有置身事外,袖手旁觀。而是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慷慨解囊,奉獻愛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災區人民度過難關。
在這次世間罕見的震災中,政府一心為民,竭盡全力抗震救災,民眾團結一心,募捐獻愛心共斗震災,在生與死的較量中,高唱了一曲慷慨悲壯的戰歌!我們沒有理由悲觀失望,更沒有理由喪失對前途的信心,災痛應該化作我們奮進的動力,眾志成城的抗震精神應該成為中國騰飛的引擎!
歷史的車輪總是在崎嶇坎坷中前進。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前進的道路顯得更是崎嶇坎坷。好不容易揮手告別災難深重的近代百年,在建設民主、文明、富強中國的征程中,在中國人民建設小康和諧社會的關鍵階段,騰飛的中國遭遇了種種的波折。尤其是在2008年,更是遭到重重的阻力和障礙,多種災禍交織,其中,汶川地震最為悲壯激越!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飽經滄桑,災難從來不會讓智慧、堅韌、頑強的中國人民屈服!災難,只能使中國發憤圖強,從強盛的漢朝,到大唐朝的盛世,每一次的興盛無不是經歷深重災難后的新生,歷史一再證明這個千古不變真理。汶川地震同樣不會擊倒中國,相反,它只能使中國人民更團結,更堅強,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征程上更加努力!
傷痛,可以恢復,家園毀了,可以重建,親人走了,我們可以在心里悼念,但我們有信心,堅信未來會更加光明,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要昂起倔強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因為多難興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