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水都”的城市在世界上為數不少,但是像日本大阪這種被道頓堀川、東橫堀川等多條河流繞城中心形成長方形地形的卻甚為罕見。有著這種“水上回廊”獨特地形的大阪被世人稱譽為“東方威尼斯”、“東方巴黎”。
在世博會大阪館,游客不難發現,被水環繞的大阪充分利用河川打造旅游資源,至今仍有多種水上交通工具可跨河飽覽大阪的無限風情。而圍繞河川舉行的各類祭祀娛樂活動四季不斷,其中以淀川最為有名,大阪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即使是沒有去過大阪的日本人,很多都知道“淀川煙火大會”。
如果有幸走進大阪的人家,你會發現大阪人家中的自來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大阪館的負責人小關麻衣子小姐自豪地告訴記者,大阪的自來水對水質有著極高的標準,即使是以環保著稱的歐洲一些國家、甚至對飲用水有著高要求的美國,其自來水也達不到大阪自來水的標準。
大阪人千百年來與水共存,傍水而生,因水而興。在大阪館,游客通過“浪花時空映像廳”,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從1400年前,經歷了安土桃山、江戶、明治、大正、昭和時代后,進入現代化的水都大阪歷史。四面環墻的影像訴說著憑借水上運輸而創建繁榮商業之都的古大阪歷史,又描繪了大阪躋身于先進環保都市的近現代文明。
為了保護好與大阪人世代賴以為生的河川,大阪市17世紀起,就開始整修“太閣下水”(下水道),并沿用至19世紀。到了19世紀末,大阪又著手整修上水道和近代下水道,確保市民在任何時候能都用上安全的水。之后,大阪通過在日本率先出臺的煤煙限制規定等超前政策、開發了諸多優良環保先進技術。
如今,為了營造更好的都市環境以及建立可持續發展都市,大阪與廣大市民齊心協力,與水和平相處。在大阪館,記者看到這里陳列著大阪獨特的治水技術。如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設備的大阪市下水道技術,24小時不間斷運營,既對雨水和污水進行活性污泥處理,又將處理下來的污泥進行處理。這樣,高效提取分解的污泥可以轉化為沼氣可以用來發電,通過熔爐粒化的污泥“變身”熔渣,可作為建材使用。高度處理水將向大阪城外濠等提供……真正實現了“最大限度利用”。
大阪的反滲透膜技術則利用壓力將不可用水“瞬間”轉化成飲用水,為中國、印度、美國及一些缺水國家很好地解決了缺水問題。記者了解到,大阪的日東電工使用反滲透膜技術,每天可以產生500萬噸以上的純水,是大阪人引以為豪的治水技術之一。

大阪館的工作人員娜娜小姐正在向游客們介紹反滲透膜技術如何將污水變成飲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