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三農在線2007年8月21日訊 “和家里燒的水口味一樣!”在首屆全國中小企業創新與發展成果展覽會北京展區觀展的一位觀眾指著手中的一杯水對記者說。而記者看到,這杯水正是從一臺污水處理機中接出來的。
據該設備生產商北京鼎創源膜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創源”)總經理張中田介紹,該處理機之所以能將一端的污水轉化成達到可飲用標準的純凈水,一縷縷如發絲般的膜所組成的過濾系統起到了關鍵作用,“該系統(也稱分離膜)的設計原理就是利用外力將水分子與水中其它溶質或雜質分離開,最終獲得純凈水。 ”
有關業內專家對此表示,由于目前我國水資源的日益短缺,水體污染嚴重,水價不斷上漲,膜分離技術在污水處理上逐漸顯現出了優勢。
以北京為例,有統計目前人均水資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4和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0。市水利專家分析認為,近幾年京城缺水年平均在4億立方米左右,預計到2010年,缺水將達11.82億立方米。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僅有的水體環境也讓人擔憂。從市環保部門對全市水環境進行的普查結果上看,有超過70%水質不達標;三分之一的湖泊為最差的一眼就能看出臟的五類水質。北京市計劃在“十一五”期間,投資124.6億元用于水污染的防治,是歷史上投入最大的一次。
伴隨著水源短缺和水體污染,水成為一種稀缺資源,水價也就自然而然地上漲,但漲速之快令人瞠目。
據了解,從1991年8月至今,北京市的自來水價格經歷了十余次調整,從原來的每噸0.12元上升到了現在的2.8元,再加上污水處理費用,居民每噸用水的實際支出費用為3.7元,上漲了22.33倍,價高居全國之首。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也曾向京城某媒體表示,在南水北調引水入京后,北京的水價肯定還會上漲。
在這種形勢下,緩解水資源緊張,其實并非只有漲價一條路,“再生水”這個詞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其相關技術開發也得到了重視,膜分離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據中國膜工業協會副理事長郭有智表示,隨著近幾年水價不斷上調,加之全國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正以年均5%的速度遞增,已超過工業污水排放量,污水膜用量正在以飛躍式的速度增長。
據粗略統計,每年的增長率都在100%以上。大至國家級重點項目,小至百姓住宅,均成為該技術應用的場所。張中田表示,按照綠色奧運的目標,2008年北京污水處理率將由目前的42%提高到90%。借此東風,目前鼎創源的反滲透分離技術,就被應用于部分奧運場館和生活小區的自來水深度處理和再生水產業的發展中去。
“而這是在前幾年根本想象不到的!”張中田感嘆道,“首先得益于這個時代給予的機會,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材料是自主創新的,打破了國外的‘膜壟斷’。”
據了解,膜技術產業要分為研發、材料制造、工程應用3個過程。從研發水平和工程應用水平上講,我國與國外的差距不大。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是在膜材料的制造方面。
膜材料的制造現在都是來自于世界上一流的大化工公司,像美國的杜邦公司、德國的巴斯夫、日本的旭化成等,這些大的化工公司研發力量和本身的材料制作水平,還有制造的工藝都是非常優良的,而且這些膜被一些國家列為戰略產品,不會向中國轉讓技術。國內用的膜材料有些80%,甚至有些100%都需要進口,像反滲透膜有90%需要進口。但鼎創源的低壓低脫鹽中空纖維反滲透膜技術則是通過該公司獨立研發制造的,在制膜設備及膜組件的研制技術及生產操作方面處于世界三強之列。
另外,據張中田介紹,目前污水處理膜的花費已大大降低,由于膜工藝整體和工程的優化組合,包括電費、藥劑、人工成本在內,一噸污水用膜來處理費用大約需花費1~2元錢,大大低于購買新水的價格,企業或物業完全可以承擔,同時又減少了廢水排放,增強水的利用率。
由此,在國內項目的運作中,該公司的產品就會處于優勢地位。“目前該技術應用在北京項目居多,但我們正籌劃向全國市場推廣。”
雖說張中田還沒展示出他心中擴張的全國市場版圖,但相信在巨大市場潛力的背景下,自主創新的膜技術前途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