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遼一網2008年5月26日訊 5月17日,經四川省綿陽市抗洪救災指揮部的同意,葫蘆島北方膜技術工業有限公司派出一輛生產飲用水的飲用水應急保障車,肩負著公司領導和全體員工的厚望,楊友生、張洪國、薛煥民和陳東明等四人率先奔赴災區,自費前往綿陽市。這臺自主研制的新型飲用水應急保障車能夠抽取被污染的水,直接生產出合格的飲用水,被稱為“流動水廠”。它能夠自備電源,通過潛水泵—混凝反應器—沉淀器—纖維過濾—活性炭—精密過濾器—反滲透膜等工藝,可以對高濃度水、苦咸水、核等輻射性、生物、化學污染水直接進行處理,日處理水量達100噸,處理后的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和GJB651—89《軍隊戰時飲用水衛生標準》。
葫蘆島北方膜這個“流動水廠”經過3天的日夜兼程到達北川,成為北川供水的主力之一。這支救援隊是葫蘆島市民間赴災區實施救援任務的首支隊伍。“從電視的新聞報道中,我們發現災區現在極度缺乏干凈的飲用水,災民的大部分飲用水是通過外運或空投獲取的。我們感到,為災民提供干凈的飲用水是當務之急。而我們企業有這方面的特殊優勢,我們的新型專利產品飲用水應急保障車,能夠處理被污染的水,使其達到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公司總經理王久儒介紹。
昨日,救援隊驅車抵達綿陽后,被安排到重災區北川縣擂鼓鎮,現在,災民和救災官兵已經喝上了葫蘆島人生產的直飲水。據悉,5月27日,公司總經理王久儒將率領第二批救援人員趕赴北川災區,加強救助力量。
自費帶“水”赴川
帶隊前往災區的楊友生告訴記者,他們20日下午就到達了綿陽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綿陽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將他們派到了這次地震損失最為慘重的地區之一北川縣。
楊友生他們這個“流動水廠”的任務,是為在距北川縣縣城約10公里的擂鼓鎮救災的1000多名來自江蘇的武警官兵和當地災民提供飲用水。
楊友生他們到達目的地后,首先尋找取水點,方便的是,在武警官兵駐地旁就有一條水溝。綿陽市相關部門提取了楊友生他們生產出來的水的水樣進行檢驗。
25日早晨,記者再次聯系到楊友生,楊友生說,24日晚,綿陽市衛生防疫部門公布了檢驗結果,楊友生他們這臺飲水應急保障車生產的水完全符合國家飲用水的標準,可以像瓶裝水一樣直接飲用。
25日7時,楊友生他們的這臺飲水應急保障車開始工作,已經接到通知的武警官兵和周圍災民提著水桶,拎著水壺,端著水盆都來他們這里接水。不少災民都說:“這下我們喝水可方便多了。”
“流動水廠”成供水主力
記者從綿陽市抗震救災指揮部了解到,23日,北川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已經遷移到擂鼓鎮。
楊友生告訴記者,這兩天,災民們有的開著三輪車,有的乘坐大客車來到擂鼓鎮,很多人就在他們的飲水應急保障車旁安下帳篷。楊友生和這些災民交談得知,這兩天來到這里的災民除了擂鼓鎮的之外,還有不少是原來北川縣縣城里的災民。
楊友生介紹,由于大量災民安置到擂鼓鎮,擂鼓鎮的飲用水更加缺乏,人們喝的是救災部門發放的礦泉水,但要是做飯,就得到幾公里之外的山上取山泉水。25 日,他們的飲水應急保障車供水之后,附近的幾千名災民和武警官兵都不用到山上取水了。“這臺飲水車是我們這里供水的主力之一,我們很感謝他們!”一名正在取水的災民通過楊友生的電話對記者說。
到達災區還遇上余震
楊友生帶隊的這臺飲用水應急保障車是17日下午從葫蘆島市出發的,18日他們在天津境內的高速公路上因為前方交通事故受阻,18日16時高速公路才疏通。
楊友生他們幾乎日夜兼程,只用了3天時間就到達了綿陽市。楊友生說,他們一路上受到了沿途各地的大力支持,全程高速公路全部免收通行費。
他們到達擂鼓鎮后還遇到了余震,當時他們正在調試設備,感覺腳下一陣晃動,他們看到先前地震中沒有倒塌的個別房屋倒塌了。他們在車上,沒有遇到危險。
|